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深入的研究了电煤供应链碳排放过程及测度方法,论证了测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既在方法论上完善了企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又在应用层面明确了电煤供应链减排的重点对象、重要环节及其承担的角色,拓展了碳减排的研究范围,为国家级减排指标向行业企业层面减排指标的细分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模型的运行结果还可为国家制定煤炭、电力等领域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作者介绍
穆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博士后,美国普度大学大学访问学者,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副院长。国际生产运作与管理学会、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技术经济学、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会理事。姜庆国,男,1980年12月出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流动站博士后,讲师。'
章节目录
目 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节能减排的紧迫性与艰巨性11.1.2电煤供应链节能减排的典型性31.1.3既有研究项目的支撑51.2研究对象的范围51.3研究目的和意义71.3.1研究目的71.3.2研究意义81.4技术路线91.5主要内容111.6主要创新点122文献综述152.1电煤供应链研究现状152.1.1供应链的发展现状152.1.2煤炭供应链的研究现状162.1.3电煤供应链的研究现状172.1.4研究现状小结192.2电煤供应链碳排放过程研究现状192.2.1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现状192.2.2碳排放控制方法研究现状262.2.3研究现状小结272.3电煤供应链碳排放测度研究现状282.3.1碳排放测度理论及指标研究现状282.3.2碳排放测度过程分析研究现状332.3.3研究现状小结342.4本章小结343电煤供应链碳排放过程分析373.1电煤供应链的概念与结构373.2生产环节碳排放源及排放量分析403.2.1生产环节碳排放源分析403.2.2生产环节碳排放计量413.3运输环节碳排放源及排放量分析493.3.1电煤运输网络及特点503.3.2电煤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源分析513.3.3电煤运输环节的碳排放计量563.4消费环节碳排放源及碳排放量分析613.4.1发电环节碳排放计量613.4.2灰渣处理环节碳排放计量643.5本章小结684电煤供应链成员企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694.1企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的提出694.1.1基于博弈论的减排政策执行情况分析694.1.2企业碳强度测度方法724.1.3企业脱钩弹性测度方法724.2煤炭企业碳排放测度分析764.2.1煤炭企业成本核算764.2.2煤炭企业收益核算854.2.3煤炭企业碳强度及脱钩弹性分析894.3运输企业碳排放测度分析944.3.1运输企业成本核算944.3.2运输企业收益核算974.3.3运输企业碳强度和脱钩弹性分析1004.4火电企业碳排放测度分析1044.4.1火电企业成本核算1044.4.2火电企业收益核算1094.4.3火电企业碳强度和脱钩弹性分析1104.5本章小结1145电煤供应链碳排放全过程仿真研究1175.1系统动力学简介1175.1.1系统动力学在碳排放中的研究现状1185.1.2系统动力学在电煤供应链的研究现状1195.2模型的边界1195.3模型的构建1215.3.1假设前提1215.3.2基本流图1245.3.3主要方程1305.4本章小结1376实证研究1396.1典型电煤供应链及选择背景1396.1.1典型电煤供应链选择背景1396.1.2典型电煤供应链简介1406.2参数的选择1446.3有效性检验1526.4情景分析1556.4.1电煤供应链减排能力分析1586.4.2煤层气发电的若干问题分析1686.4.3碳捕捉和封存若干问题分析1706.5对策与建议1766.6本章小结1777结论及展望1797.1研究结论1797.2研究不足及展望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