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学习和总结前人在岩溶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岩溶地区交通线路建设期的地质灾害防治,结合作者近几年来在深部岩溶和浅埋岩溶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依托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京沪高铁(岩溶段)及贵瓮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期典型岩溶工程灾害,在系统总结大量岩溶区深部、浅埋岩溶区域线路工程施工期灾害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线路工程典型岩溶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开展深埋隧道工程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风险识别与预警方法研究;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了浅埋岩溶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开展了岩溶区高速铁路岩质边坡岩溶化岩体力学特性分析研究;针对岩溶处置效果检测评估方法和标准开展深入系统研究;结合现场试验、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岩溶在不同注浆效果情况下的地质雷达和地震波典型响应特征及判断标准。
作者介绍
白明洲,河北承德人,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学院),2000年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德州大学Austin分校做一年期访问学者。其课题组长期从事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领域的科研工作,近年来在岩溶地区长大隧道深层岩溶发育规律,深层岩溶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岩溶隧道排水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工程塌陷沉降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近5年来先后在该领域主持研究铁道部、教育部、生产一线施工单位的横向委托等不同层次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总经费206万元,发表科技文章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