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双高计划”的背景、意义以及中国目前的实施与建设情况。随后,详细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包括制度、经济和社会背景,并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研制了“双高计划”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涵盖了导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背景与概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组群逻辑与建设目标、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综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以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实践等。
本书可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实践院校及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介绍
张平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EDA技术、职业教育研究,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获2023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智能感知与控制名师工作室),主持湖南省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与湖南省职业教育一流核心(线下)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 30 余人次。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1章 导论1
一、“双高计划”背景解读1
(一)“双高计划”的起源与提出背景1
(二)“双高计划”的提出时间与主要内容2
(三)中国目前的实施与建设情况4
(四)“双高计划”的意义与作用4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背景6
(一)制度背景6
(二)经济背景7
(三)社会背景7
三、专业群建设的基本理论8
(一)专业群内涵8
(二)专业群构建9
(三)专业群生态11
(四)专业群建设意义12
四、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14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内涵14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研究文献综述15
(三)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18
第2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背景与概况20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背景20
(一)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需求支持20
(二)湖南“四化两型”战略实施的区域支持22
(三)学院示范院校和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的条件支持23
二、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创新趋势24
(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24
(二)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26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意义和现状28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意义29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的现状29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概况30
(一)机器人产业链分析30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理念31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成效32
第3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组群逻辑与建设目标38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组群逻辑38
(一)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38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39
(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40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目标41
(一)总体目标41
(二)具体目标41
第4章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综述44
一、研究综述概述44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44
(二)研究范围与内容44
(三)研究范围与内容45
二、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46
(一)系统性与整合性原则46
(二)实践性与应用性原则47
(三)开放性与动态性原则48
三、高职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49
(一)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流程49
(二)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49
(三)推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内部融合50
(四)遵循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的原则50
(五)同步推进相关教学改革50
四、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51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51
(二)课程内容与模块化设计51
(三)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52
五、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53
(一)课程体系的组织与管理53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54
(三)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54
六、案例分析:以几个高职院校为例55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成功案例55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56
六、结论与建议57
(一)研究总结57
(二)研究启示与未来展望58
第5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实践60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60
(一)适应产业链发展,完成专业群组建60
(二)聚焦复合性人才培养,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60
(三)对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63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策略65
(一)创新“跨界融合,岗课赛证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65
(二)强化质量标准,协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70
(三)统筹优质资源,全面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73
(四)优化师资结构,合力打造一流教师团队74
(五)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加强实践基地建设76
(六)聚焦核心技术,建设创新技术技能平台78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80
(一)明确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80
(二)选择与序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86
(三)多措并举创新课程实施,全方位全流程推进课程评价87
四、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保障88
(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调研是起点89
(二)适切的专业群组群逻辑是基础89
(三)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前提89
(四)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关键90
(五)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是支撑90
(五)丰富的课程资源是载体90
五、结论与建议91
(一)研究结论概述91
(二)对未来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92
第5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实践94
一、建设背景94
二、课程定位95
三、教学理念95
(一)学生中心95
(二)行动导向95
(三)任务载体95
四、教学设计96
(一)教学目标设计96
(二)教学内容设计96
(三)课程思政设计97
五、教学实施98
(一)教学模式创新98
(二)教学方法应用99
(三)评价方式改革100
六、建设成效100
(一)德技双修精准育人,课程持续好评100
(二)多方合力成果运用,课程成绩喜人101
七、特色创新101
(一)教学模式创新101
(二)教学方法创新101
(三)教学体系特色101
第6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实践103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思路103
(一) 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103
(二)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理念与思考104
二、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以《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课程为例108
(一)引言108
(二)课程基本信息109
(三)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践109
(四)特色与创新点113
参考文献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