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
 搜索图书
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的研究
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的研究

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的研究


作者:郭晓培
定价

¥78.00 元

促销价

78.00 元

分类:

少儿与青少年读物;专业图书;

运费:

5.00元/本,两本以上免运费

出版: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版次:B1印次:Y1

出版时间:2025-06-30

资源:

  • ISBN:978-7-5121-5529-9
  • 条码:9787512155299
数量
本(库存:450本)
支付宝[已开放] < 支付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以系统理论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的制胜特征、实现机制及应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图谱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视频分析法、软件工程法、测试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的制胜特征,全面阐述了其实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训练实践需求,研制了《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认知测评与训练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混双队形对比赛制胜的影响,明显大于男双和女双。在羽毛球混双比赛中,队形轮转以“女队员前移、男队员后撤”的“单向”轮转为主,其目的在于形成男后女前的“强进攻队形”。“强进攻队形”是混双制胜的主要队形。轮转后形成前场击球点高于球网,后场击球点高于肩关节,且在身体冠状面之前的进攻效果次数占轮转总次数的比例,即轮转效率,是影响混双制胜的关键因素。轮转效率越高,获胜概率越大。 2.队形轮转包括自主轮转和自然轮转,前者是形成“强进攻队形”的主要方式。轮转触发受大脑轮转知识储备影响,准确触发并形成进攻效果是队形轮转的目标。实现轮转目标需要知识要素和训练要素的双重驱动。自主轮转发生率和自主轮转效率是衡量轮转水平的主要指标。轮转水平受多种因素、多重关系的影响,其中战术意识决定轮转触发,技术质量、起动时机、同伴配合、站位位置、移动速度以及对手表现共同决定轮转效果。在实现队形轮转的过程中,各要素体现为整体协同、相互关联、等级差异、时序调控的运行方式。 3.研发的《羽毛球混双队形轮转认知测评与训练系统》,经过“系统初始化—问题弹出—答案解析—成绩导出”的流程,实现对运动员轮转认知水平的测评与训练功能,以决策正确率和动作反应时作为成绩指标。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准确反映运动员的轮转认知水平,可以作为训练羽毛球轮转认知水平的工具。通过不同组合训练模式的实验验证,认知训练和实战训练均能有效提高轮转水平,其中认知训练提升自主轮转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实战训练,实战训练提升自主轮转效率的效果优于认知训练。“认知训练+实战训练”组合模式的训练效果优于单独认知训练和单独实战训练。

前言

作者介绍

郭晓培,女,1987年11月,博士,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教师,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羽毛球队教练员,兼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综合事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博士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幼儿体育协会家庭体育研究院副主任。

章节目录

精彩书摘

附件